景點分類: |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|
---|---|
所在地區: |
位于甘肅安多藏區合作市,它的全稱是“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層佛閣”,名字雖然有點兒長,卻也講得很明白。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,原建樓閣已毀于“文革”。現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,歷時四年落成。米拉日巴佛閣是為紀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閣。是藏傳佛教噶舉派(白教)在安多藏區最主要的填充院。
1997年5月主體工程竣工,并正式開放.冰心文學館占地0.8公頃,由東南大學教授齊康設計,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,以灰、白色為主要基調。豐富而不落俗套,樸素又不失大方,給人十分清新、典雅、悅目的感覺.冰心文學館的大門口掛有兩塊牌子,一是“冰心文學館”,二是“冰心研究館”,均趙樸初所書。一層為“大堂”。油光可鑒的花崗石鋪地,雪白爽目的涂壁,為舉辦各類活動和會議提供良好的場所。
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,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縣城西郊,鳳嶺山腳下。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。 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 夏河拉卜楞寺藏語全稱為:“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瑯”,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。簡稱扎西奇寺,一般稱為拉卜楞寺。拉卜楞寺是藏語“拉章”的變音,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。
位于西固區南20公里處,屬省級森林公園。內有燕子山、龍山、虎頭山等名山。山中有金花仙娘娘大殿、泉神廟、九泉圣母慈廟;有神泉、靈泉、龍泉;有許仙峰、白蛇溝、關山溝等。山頂平臺有英國傳道士于光緒年間建造的消夏別墅,后幾經修復,風姿依舊。山上還有歷史碑文、展覽廳、履望臺等古跡和豐富的動植物景觀。每逢端午節和七月七廟會,游人上山聚會,熱鬧非凡。
在福州湖東路79號,1987年2月建成,是利用溫泉供賓客養身、娛樂、休憩的場所。全中心占地2.33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2. 2 萬平方。園內建有兩個露天游泳池,401平方米,池深0.4米。按氣候人工調節水溫,另配有淋浴室。池四周種植80多種5000多株(叢)花草和700平方米綠地。1990年6月由香港卓合實業有限公司與溫泉村合作創辦溫泉旅游度假中心,在原公司基礎上,提高檔次與水平,新建麗晶夜總會、東海海鮮樓等娛樂、飲食設施,有客房100間,24 小時供應溫泉。
從卓尼縣城沿洮河向東,經“石媳婦”(矗立于洮河岸邊的一座石峰)、博峪楊土司衙門遺址,便到大峪溝口的多壩村,向南沿林區公路進大峪溝4公里,就到大峪河上的云江峽。云江峽猶如被縮小了的九巔峽,西壁高約百米,東壁高30~50米,峽長500多米,其間石峰嵯峨,石門如屏,蒼松翠竹葳蕤,河水清冽碧綠,鳥鳴枝頭,魚翔淺底,可謂一幅絕妙的圖畫。
曇石山遺址位于福建省閩侯縣閩江北岸曇石村旁,屬新石器時代至商周遺址。遺址中己發掘墓葬76座、五座陶窯舊址、兩道部落防護壕溝和許多灰坑。主要堆積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,被命名為“曇石山文化”。墓葬分為三層,由下而上,距今分別為五千年、四千年、三千年左右,其上層疊壓著商周時期黃土侖類型墓葬。出土的文物和標本有多具人物、動物尸骨化石及大量陶器、石器、骨器、貝器等,其中幾項重要發現,在全國亦屬罕見。
定西鳳凰城,即定西古城,坐落在隴中祖厲河上游,關川河支流的東、西兩河交匯之濱。現定西市安定區巉口鎮卅里鋪周家莊。子城始筑于北宋哲宗紹圣三年(1096年),是熙河路經制李憲為防御戎夏而筑起來的,迄今已近九百年的歷史。相傳,城筑成后,此地曾落過一只左膀受傷的鳳凰。鳳凰悲其遭難,痛哭了三天三夜,哀聲動地,百里皆聞。它的眼睛哭瞎了,苦咸的淚水灑遍了城里城外,霎時,香甜的井水、河水就變得又咸又苦,人們十分驚恐。“鳳為鳥王”,不落無寶之地,在此遇難,認為是不祥之兆。
蘭州是一個東西向延伸的狹長型谷地,夾于南北兩山之間,黃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腳下穿城而過。經過城建部門的規劃建設,沿黃河南岸,已開通了一條東西數十公里的濱河路。路面寬闊筆直,兩旁花壇苗圃,星羅棋布,被譽為綠色長廊,現已成為全國最長的市內濱河馬路。游客游覽濱河路,可以欣賞黃河風情, 。
烏山從唐朝至今,一直是榕城聞名的風景勝地,三山之中以烏山風景最佳,被稱為三山之首。據有關史料記載,烏山共有三十六奇、五十五景。烏山名勝自東往西大致可分為烏石塔、古廟群、道山亭、石林園、石壁觀音、凌霄臺等六大景區及周邊諸多景點。山上有殿、寺、廟、亭、臺、樓、閣等名勝古跡,還有200多處摩崖題刻,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各臻其妙,唐朝李陽冰、曾鞏、宋朝趙汝愚、朱熹、李綱、蔡襄、元朝薩都刺及明朝葉向高等都留下字跡。山上林木郁郁蔥蔥,道路曲徑通幽,寺廟環山櫛比,亭榭相互交錯。烏山龜背石的石質十分罕見,天下少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