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點分類: |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|
---|---|
所在地區: |
文儒坊為福州三坊中的第二坊。文儒坊這個名字宋時就有了。據《榕城考古略》載,此巷“初名儒林,以宋祭酒鄭穆此,改今名”。鄭穆任國監祭酒,是國家最高學府的重要官員,從三品的官附。明代抗倭名將張經,清代名將福建提督、臺灣總兵甘國寶也居住在這里。清代飲譽全國的“民進士”之家(五代都中進士)陳承裘故居也在坊內。陳承裘的長子就是清宣統皇帝老師陳寶琛。
敦煌市博物館,位于敦煌市陽關東路,是以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地志性館,現館址建于1984年,主樓三層,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。 樓前大院內有象征絲綢 古道上牽駝跋涉的大型雕塑一組。館藏文物有石、陶、瓷、木器、寫經、漢簡、絲綢、珠玉、花磚、書畫、拓片、古幣、鐵器、銅器等14類,4000多件。
玉門關,始置于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、設置河西四郡之時,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于此而得名。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,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。元鼎或元封中(公元前116一前105年)修筑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,玉門關當隨之設立。據《漢書?地理志》,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,均位于敦煌郡龍勒縣境,皆為都尉治所,為重要的屯兵之地。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,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。
海市蜃樓是敦煌的又一奇觀,在晴朗炎熱的夏日, 敦煌的戈壁瀚海中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。尤其是在敦煌至陽關、玉門關公路兩側,可以看到波濤澍湃的“海水”、高大的“山川”、整齊的“建筑”、錯落有致的“城市”。
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處,是一處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觀。鳴沙山下,泉水形成一湖,在沙丘環抱之中,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。月牙泉,古稱沙井,俗名藥泉,泉邊蘆葦叢生,水中魚兒自在,胡楊沙棗綠樹成蔭,羅布麻、枸杞等藥用植物豐茂,亭臺樓榭古香古色,春夏季節百花盛開,夏秋季節梨果飄香。自漢朝起即為“敦煌八景”之一,得名“月泉曉徹”。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,東西寬約25米,泉水東深西淺,最深處約5米,彎曲如新月,因而得名。一灣清泉,漣漪縈回,碧如翡翠。
蘭州地震博物館始建于1989年,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十里桃鄉。興建在一座長達400米的大型人防山洞里,內部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。博物館洞門開在一個非常典型的幾百年前的地震斷裂帶上,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,收藏最豐富的唯一專業地震博物館。
石鼓名山坊新建于1972年,各路游人匯集于此,即可進入山門,但有一事奇怪,無論是步行,乘車還是坐纜車,即使進了山門,沿途都看不到規模宏大的涌泉寺蹤影。原來,這是涌泉寺獨特的建筑構思。整個寺院依山度勢,建在白云峰的頜處。堪輿行家稱為“燕窩穴”。全寺藏而不露, 素有“進山不見寺,進寺不見山”之稱。
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處的陽關,始建于西漢武帝“列四郡,據兩關”時期。它憑水為隘,據川當險,與玉門關南北呼應,為漢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關隘,也是絲綢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亞等地的重要門戶。
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,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藝術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寶,人們都把莫高窟稱為甘肅中的一顆明珠。敦煌壁畫形象逼真,尤其是:“飛天”圖案,被唐朝人贊譽為“天衣飛揚,滿壁風動”,成為敦煌壁畫的象征。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總稱,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,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,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。
位于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,距蘭州市60公里。海撥2400米。古因“常有白云浩渺無際”而取名“棲云山”。 向有“隴上名勝”之稱,被譽為“隴右第一名山”。早在西周時已成為道人鑿洞修行之地,唐宋時神殿甚多,香火旺盛,稱“洞天福地”, 清代時廟宇樓閣,或依山面壁,或深藏密林,畫棟雕梁,飛檐紅柱,甚為壯觀。后多毀,僅存清代所建飛跨興隆峽的云龍橋(臥橋)一座。